索 引 号 XM01101-02-03-2025-104 成文时间 2025-04-29
发布机构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标 题: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14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14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有效性: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14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4-29 16:54
字号: 打印: 分享:

市妇联:

  《建议加强社区儿童教育 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第20254141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思明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儿童教育,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健全保障机制;整合资源优势,提升教育成效;传播家教理念,丰富人才供给,促进社区儿童教育协作机制健全,均衡资源分布,提升专业化水平。

  二、措施与成效

  (一)完善政策体系,健全保障机制

  1.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管理格局

  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社区儿童教育机制。区妇儿工委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工作,区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切实保障社区儿童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设立居民委员会妇女和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儿童素质教育计划。定期随访存在监护情况较差、失学辍学、患病、残疾等问题的重点儿童,协助提供生活帮助、监护指导、精神关怀、返校复学等关爱服务。

  2.出台实施方案,加强制度保障

  发布《厦门市思明区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坚持儿童优先原则,提出“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的主要目标和14项策略措施,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印发《思明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三年提质行动方案》,推动家校互动“教联体”,聚焦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提升工程,推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成果。打造社教同频“教联体”,聚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建立儿童档案,畅通沟通渠道

  教育局派驻街道社区教育专干对社区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重点关注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联系,定期开展亲情连线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关爱和心理疏导。针对残疾儿童、自闭症儿童等特殊群体,链接专业机构资源,提供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整合资源优势,提升教育成效

  1.整合区域资源,构建儿童教育共同体

  深入挖掘和运用红色基因、绿色生态等育人意蕴,推出15条红色研学路线,“队歌纪念馆”“英雄小八路”纪念馆超40万人次参观学习;成立厦门首批“小小湖长制”“小小林长制”志愿小分队,讲好生态文明故事。以辖内红色遗址——厦门破狱斗争旧址作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由15名少年儿童组成“小小文旅推荐官”志愿队伍,利用周末及寒暑假进行轮值宣讲,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设立儿童之家等公共空间,构建30分钟的“近邻儿童服务圈”,让儿童发展和安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4年新增5.09万平方米休闲活动场地、口袋公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等,以满足儿童活动需求。早教中心充分整合全区32家幼儿园的场地和师资等资源,积极深入社区。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入户指导等多样化的公益早教及托育宣传与指导活动,每年惠及超10000人次的婴幼儿及其家长。

  2.引入校内资源,加强校社互动

  社区加强与学校互动,发挥学校的硬件条件、文化优势丰富社区教育资源。滨中社区联动第九幼儿园,链接禾祥小学,结合一园一校的教学特色,打造“慧享空间”,设立纸织画、剪纸、竹藤编等非遗特色文化课程。巡司顶社区联合厦门大学推出以未成年人喜爱的化学实验课为形式的“魔法课堂”活动和“文巡”启航计划,激发孩子学外语的兴趣。2024年在思明区16所中小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共计14个非遗项目,受益学生7500人次。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满足儿童健身需求。全区开放学校达47所,今年以来累计入场锻炼人次近45万人次。

  3.发挥阵地优势,打造学习平台

  发挥文化阵地优势,打造儿童展示才艺、学习交流的平台,构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区图书馆举办第二十届思明区少儿故事大王比赛,累计超过400名儿童参加赛事,赛事衍生活动覆盖超过3万人次。区文化馆共开设少儿公益培训课程8门,内容涉及器乐、书画、语言、体育等多个种类,惠及约4000人。思明区青少年宫依托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教育资源开展两岸(厦门)少儿特色研习营,41名两岸儿童前往鼓浪屿踏上研习之旅。成立思明区“近邻·科普”驿站和“近邻·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站,建设5个街道科普活动中心,25个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激活社会科普潜能,推动辖区57家科普教育基地与所在社区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阵地网络。

  4.链接社会资源,凝聚多方力量

  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共建单位优势,组织开展少儿硬笔书法、少儿舞蹈、小主持人、葫芦丝、绘画等公益、普惠性课程,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深入挖掘辖内资源,联合专业绘本阅读机构,建立社、企、家三方联动机制,定期开展“愉阅天湖”校外课堂,首创“阅读+手工制作”相结合的课堂模式,培养儿童阅读力,提高儿童学习力。

  (三)传播家教理念,丰富人才供给

  1.搭建人才队伍,激发教育活力

  多渠道选派123位家庭教育特派员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解决城乡家庭教育工作区域发展不平衡,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力量不足等问题。持续开办家庭教育指导骨干研修班,2023至2024年共210名基层妇联执委、妇联干部以及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到班学习。早教中心持续走进社区与园所,定期邀请教育、心理、医学等领域专家,每年举办近百场专题培训,着力培养全区优秀托幼师资与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升其专业素养。

  2.开展指导活动,提升家教水平

  启动“近邻·幸福+”思明区家庭教育公益服务项目,聚焦家庭教育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面上、点上两个维度,创新家庭教育授课方式,集中赋能家庭教育。项目开展42场公益直播课、线下活动90余场,惠及13万多人。启动“两岸共育 爱伴成长”思明区亲子家庭教育公益项目,成立“两岸家和巾帼志愿服务队”,为思明区两岸同胞在亲子教学、家庭教育方面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创新开办社区“周末家长课堂”,以学校提供优秀教师资源、学校家委会协调组织、社区提供场地支持,建立家校社三方合力,促进家庭教育在社区生根发芽。

  3.拓宽参与途径,满足家长需求

  依托“思明妇联”微信公众号,发布家庭教育活动预告,扩大活动知晓面。成立“邻里荟”巾帼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妈妈赋能,提升家庭教育技能;引导妈妈们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提高家庭教育效能。早教中心定期举办实地家长沙龙、讲座、亲子游园活动,通过线上推送“思明育娃帮”育儿专题文章及视频,方便家长便捷获取早期教育资源与信息。

  三、今后推动计划

  根据致公党界别活动小组在提案中所提及的问题及对策,思明区结合工作实际,将从以下方面加以推进:

  (一)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学校与家庭的合力机制,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构建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统筹社会教育各类场地、设施和队伍等资源,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二)完善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发挥未保工作站、街道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社工机构、志愿者等基层力量作用,加大走访服务力度,重点关注儿童面临学业压力、经济困难、家庭变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情况,加强对儿童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关爱服务措施,提升关爱服务水平,更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三)提高儿童教育专业化水平

  启动“家家向阳 育见未来”思明区家庭教育特派员培育计划,提高特派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挖掘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特派员伍,在基层一线工作中为广大家庭答疑解惑。持续开展“近邻·幸福+”思明区家庭教育公益服务项目,提升思明区家庭教育水平,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140场,促进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科学育儿的理念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领导署名:欧阳恩亮

  联 系 人:沈逸楠

  联系电话:0592-5801816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