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112-02-03-2025-018 成文时间 2025-08-07
发布机构 厦门市思明区卫生健康局 文 号
标 题: 思明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3015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思明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3015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有效性:
思明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3015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8-25 09:50
字号: 打印: 分享:

  答复类别:A类

周毅委员:

  《关于提升家庭医生签约质量 加快推进中医“治未病”的提案》(编号:3015)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随着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关键抓手和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基础,在区委、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医患沟通不畅、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签约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提案在提升家庭医生签约质量、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方面提出的建议很有建设性,既紧扣当前服务短板,又契合居民健康需求,为我们改进工作、完善服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措施和成效

  (一)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提升思想认识与重视程度。制定《2025年思明区卫生健康局家庭医生“签约有感”行动实施方案》,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到重要位置,持续丰富签约服务内涵,从单纯追求签约数量转变为注重有效签约与规范履约,致力于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激发群众主动签约的积极性。

  2.推广家医经验,厚植健康氛围。为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区采取推广优秀经验、强化宣传引导、开展特色活动等举措,持续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意识与服务认知度。一是积极挖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典型做法与成功案例,通过举办“一人一堂课”活动,搭建线下交流平台,并利用线上渠道广泛传播,让优秀经验覆盖全区。二是积极营造氛围,整合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多元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意义与实际优势。2025年5月,紧扣国家“体重管理年”主题,借“世界家庭医生日”契机,通过健康讲座、义诊、资料发放等活动,普及体重管理、合理膳食等知识,激发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有力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

  1.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依托我区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围绕刮痧、拔罐、艾灸、针刀、耳穴疗法等技艺开展培训推广工作。针对感冒、痛经、落枕、面瘫、青少年脊柱健康、足踝疾病、小儿常见病等25种常见病症,定期举办专业讲座授课。同时,为辖区居民、老年大学学员及市体协登山委队员等群体,提供免费的刮痧、拔罐、艾灸、耳穴等无创中医适宜技术科普讲座。截至2025年6月,已开展15期面向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培训,线下有645名医务人员参培,线上共有2574人同步参与课程直播。举办了百余场面向辖区居民的科普讲座,服务居民3000余名。二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治未病”服务。鼓励制定针对慢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及妇幼人群等的系列中医药特色“治未病”服务包,聚焦老年人、青少年、长期缺乏运动等重点人群,普及传统康复功法。部分社区服务中心传授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表思明区卫生健康局参加全省中医养生功法职工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三等奖、个人三等奖。

  2.做优中医药家签服务项目。一是优化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体系,深化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内涵。10个中心和区妇幼保健院至少开设一个中医特色专病(专科),打造“10+1”基层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品牌,涵盖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调理、小儿推拿、小针刀专科、中药外敷特色专科、膝踝关节体卫融合、青少年脊柱健康门诊、中医体质调理门诊等。同时,择优建设4个厦门市基层特色专病专科门诊,将中医药专病专科发展纳入思明区基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单位中长期规划。二是做实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服务。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团队均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医师,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强化中医药在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疾病综合干预措施中的应用。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的病医防融合工作中,提高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三)加强基层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

  1.推动智慧医共体与中医智能化融合。我局今年开展智慧医共体一期信息化建设,通过云端架构规划四大体系工程。目前,已完成基础平台搭建及部分AI功能部署,后续将基于一期建设成果,积极探索中医智能化建设。

  2.“厦门i健康”实现家签多元服务。依托市级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厦门i健康”,目前已实现免费线上问诊、专家号代预约、上门出诊预约、线上长处方续方、健康教育知识推送等功能。截至6月,全区完成线上健康咨询14786人次,完成代预约服务7968人次。家庭医生团队通过实时在线应答,有效解决居民用药指导、症状咨询等需求,显著提升社区居家养老健康管理的便捷性。

  (四)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

  1.探索与非公机构合作模式。为拓宽家庭医生服务供给渠道,我局积极探索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合作路径。2019年,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厦门思明德善堂第一门诊部作为全市首家社会资本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试点单位,为周边居民提供规范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承担起签约人群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随访等部分公共卫生工作。自合作开展以来,累计签约29298人次,尤其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定制化的上门出诊、家庭病床等服务,2023年至今已建立家庭病床412张,有效填补了基层养老医疗服务的短板。​

  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指导各医疗机构优化家庭医生团队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上向家庭医生团队倾斜,根据服务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等指标制定相应奖励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能力提升方面,积极选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到三甲医院进修、培训,通过技能竞赛、专题讲座等形式助力其专业成长。同时,鼓励各机构开展“最美家庭医生”等评选活动,对在签约服务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及团队进行表彰宣传,以榜样力量激发团队主动服务热情,推动服务积极性和质量持续提升。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

  (一)存在问题

  1.基层社区服务中心的中医智能化建设尚不完善,难以满足居民对中医智能化服务的需求,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2.家庭医生数量不足,部分家庭医生在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面对复杂健康问题时,精准评估和干预能力有待增强。

  (二)下一步计划

  1.推进中医智能化建设。紧密结合智慧医共体项目建设成果,将中医智能化建设纳入规划。深入调研基层中医服务需求,优先开发中医辨证论治辅助决策、个性化“治未病”干预方案生成等核心功能,实现从基础体质辨识到全流程智能服务的升级。

  2.持续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一是扩充家庭医生队伍,通过公开招聘、退休人员返聘等方式充实基层力量,同时积极推进与二三级医院的协作机制,将更多专科医生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针对家庭医生的培训项目,提高家庭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特别是加强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更多家庭医生能够熟练运用中医技术为居民服务。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戴俊生

  联 系 人:朱佳莉

  联系电话:0592-5818305

  思明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8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