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霖委员:
《关于“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建议》(第20253028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思明区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一方面,全区各校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有效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成长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家校互动平台等途径,不断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当前,思明区正以“双减”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成“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良好教育生态。为进一步巩固“双减”成果,提升家校共育水平,需继续优化家校沟通渠道、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打造更具思明特色的家校共育示范样本。
二、措施与成效
(一)以信息化赋能 助推“双减”政策落地
为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思明区教育局积极依托信息化手段常态化开展教育质量监测与反馈。一是强化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落实常态化督导,促进学校“双减”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建立动态整改机制,通过随机访谈、电话回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学校课程实施、作息时间安排、作业管理等方面开展常态化跟踪,对发现的问题深入查找原因,狠抓问题整改。
(二)畅通匿名反馈渠道 构建家校共育良性生态
为保障教育公平,思明区教育局多措并举搭建家校沟通桥梁。一是开通多元化匿名反馈渠道,支持学生、家长及教师通过匿名方式提交问题、建言或举报线索,确保意见收集全面、真实。二是耐心接听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强化“双减”政策宣传,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畅通沟通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三是落实闭环管理,核查属实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公开反馈,不实投诉则及时澄清,维护校园和谐氛围。
(三)强化作业管理 严格作息制度
持续深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以生为本,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调结构、提质量。规范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订正全流程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严格落实各级“五项管理”、市教育局《关于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的通知》关于作息时间的规定,加强课间管理,明确规范要求,要求教师提高课堂实效,不得“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问题
一是家校协同机制、数智赋能互动深度与覆盖面有待提升,努力搭建能有效整合咨询、反馈、资源共享等功能的智慧平台。二是家庭教育资源覆盖有待提升,加强针对不同家庭需求的分层分类指导。三是社会资源整合有待提升,常态化开展家校社教联体活动。四是关于惩戒制度和教育教学规范的落实有待提升。
(二)推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体系,制定以下提升计划:
1.夯实基础,优化家校日常沟通体系
强化家校日常沟通机制,探索利用智慧家校平台、设立“家长信箱”、“校长热线”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家校沟通质量。重点完善家校联系制度,严格落实班主任家访要求,确保每学年完成班级全员实地走访工作。规范家长会组织流程,同时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管理规范,明确信息发布时段和内容要求。
2.深化家校协同育人 构建全面成长支持体系
系统开展家长培训工作,提供实用教育指导。特别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档案,制定个性化家校共育方案,为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提供“一对一”专业咨询,按问题类型组织家长互助小组,开展交流活动,促进经验分享。
课后服务提质工程将构建“1+X”服务模式,建立区级资源库,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涵。社会实践拓展工程将打造“行见思明”品牌线路,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3.保障课间活动 规范教育教学制度
严格执行教育部“双减”政策及《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课间活动管理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规范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要按时下课,不得“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强化班主任培训,落实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展专题培训会,要求各校以学校规章制度、班级公约等形式明确教育惩戒的边界。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许华娟
联 系 人:刘映辰
联系电话:0592-5862709
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
2025年8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