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104-02-00-2025-267 成文时间 2025-07-15
发布机构 思明区教育局 文 号
标 题: 思明区教育督导评估事务中心关于印发思明区2024-2025学年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工作报告的通知
内容概述: 思明区教育督导评估事务中心关于印发思明区2024-2025学年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工作报告的通知
有效性:
思明区教育督导评估事务中心关于印发思明区2024-2025学年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工作报告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7-15 09:24
字号: 打印: 分享:

各中小学:

  现将《思明区2024-2025学年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各校结合实际做好有关工作。   

  厦门市思明区教育督导评估事务中心

  2025年7月11日

  思明区2024-2025学年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工作报告

  为推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校综合治理能力,本学年对滨东小学等14所中小学校进行了综合督导评估。本次综合督导是依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和《厦门市普通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细则(试行)》等文件,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进行。评估组通过现场察看、查阅资料、随堂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各校自评情况进行核实。现将本学年综合督导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学校认真对标评估标准,落实五育并举,形成综合治理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1.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教育根基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规范组织生活等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打造特色党建项目,群惠小学“红帆”、大同小学“大同·最美同心圆”、滨东小学“七色花”、松柏中学等学校的“邻师+”党建品牌,主动融入近邻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融合。不断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校内制度体系,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决策机制完备,民主管理健全,依法公开信息,主动接受师生和社会等各方面监督,形成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多元举措协同发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老校长讲校史”,深化精神传承;滨东小学“21天共读一本书”,提高师德修养;群惠小学《师德故事汇编》、金鸡亭小学“仁师说”,树立身边榜样。完善教师关爱机制,大同小学“校长接待日+办公室室长”双通道、会展南小学“525心理能量充值站”,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2.坚持德育为先,创新育人路径

  完善德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品牌示范引领、文化浸润育人、协同共育机制、多元评价体系和心理健康护航等举措全面提升德育实效。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和礼德育”获评市首批德育品牌,发挥示范辐射效应。群惠小学“刘惜芬”红色文化课程、何厝小学“英雄小八路”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传承红色基因。大同中学校园诗歌节、民立小学“中山walk”文化研学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滋养学生成长。松柏中学“家校社医”协同模式、金鸡亭小学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会展南小学“社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定安小学“小法官”夏令营,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凌霄少年”、大同小学“彩虹少年”、云顶学校“五育积分”评价、滨北小学“繁星点点”成长档案,以特色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建立健全“预防-干预-追踪”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月、团体辅导等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深化课程多元,教研联动赋能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构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大同小学“爱上我们的文化”、滨海小学“蓝色市民”等特色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创新教学研讨范式,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三环六步”、滨东小学“三循三式”等教研模式成效显著,推动新课标落地转化,促进教学理念创新。依托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管理,运用企业微信、钉钉等平台实现巡课检查智能化;通过“凡龙有思”评课系统进行教学行为分析,借助智慧作业系统提升批改效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区-片区-校”三级教研网络,依托“教育共同体”“名师(发展)工作室”“青年教师共同体”等平台,带动师资水平均衡发展。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修,定期组织教学培训,为深度融合AI技术奠定基础。

  4.夯实体卫安全,护航健康成长

  构建“体卫安”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护航学生健康成长。落实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要求,通过规范课程、创新大课间、丰富赛事活动等多元途径保障锻炼实效。破解场地瓶颈,定安小学“小场地大体育”模式获全区推广。打造特色品牌,大同中学排球、会展南小学射击、滨北小学手球、何厝小学足球等“一校一品”特色鲜明。重视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定期开展卫生健康主题教育,提升学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夯实“三防”基础建设,建立“日巡查、周排查、月整治”安全隐患治理机制,强化食品安全与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

  5.重视美育劳育,促进全面发展

  推行美育浸润行动,艺术课程全面开设,“宫校合作”深度融合。通过艺术社团、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展演等活动,提供广泛的艺术实践平台。民立小学的闽南民间艺术社团、滨海小学的非遗技艺“掐丝珐琅”社团、定安小学的鼓艺社团已成为培养艺术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动课堂。完善艺术教育评价,艺术测评合格率和掌握一项艺术技能的学生比率达标。落实劳动教育,构建分学段劳动教育体系,建立劳动教育清单,注重动手体验。云顶学校“智慧农园”项目富有特色,获评省级特色项目;滨北小学“爱·智慧”劳动校本课程,融合闽南文化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劳动热情。

  二、主要问题

  1.部分学校班会课等德育内容未能分层分类、与学段特点、学生心理需求等紧密结合;家访工作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未能严格执行入户家访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志愿服务在规范组织和实效性方面待加强。

  2.部分学校存在课程有时被挤占现象;个别教师兼任3门以上学科;作业分层和个性化辅导有待加强;新课标理念与实践落地之间存在落差。

  3.部分学校学生视力不良率、龋齿率、超重肥胖率偏高;近视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健康监测数据运用不够充分,异常指标归因分析与干预措施缺乏针对性。

  三、督导意见

  1.分层分类设计德育教育内容,紧扣学段特征和学生发展需求,创新融合社会热点,打造特色德育活动体系,增强育人实效。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严格落实“全员家访、重点必访”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育人功能,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2.严格课程管理,确保开齐开足上好各类课程。优化师资配置,教师跨学科任教不超过2门。根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加强个性辅导,提升实践性、探究性作业比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标为引领,推进“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型,完善学情诊断与差异化教学策略,切实提升教学效能。

  3.完善健康管理机制,建立视力、体重等健康指标电子档案,实施动态监测预警。推行“六个一”近视防控工程,制定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开展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形成“监测-预警-干预-评估”闭环管理。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