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鹭委员:
《前瞻应对出生人口剧烈波动对思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影响》(第3013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因户籍政策放宽、多孩政策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中心城区人口虹吸效应等多重因素交叠,近年来,思明区户籍适龄儿童人数剧增。为推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教育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落实与区域经济发展、教育强区水平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强人口动态监测
积极做好学龄人口统计及学位需求预测,科学应对学龄人口变动挑战。思明公安分局严密出生登记户口工作制度,扎实推进我区无户口儿童的户口登记,保障公民登记户口基本权利。持续优化全区15个公安户籍窗口服务,创新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推动户籍政策落实落地。区教育局开展每月户籍人口动态监测,精准掌握各学段生源数据。立足数据摸底的基础研判分析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为学位布局规划、教育资源配置、生源爆满学校溢出生源调拨就学等工作提供实施依据。同时,建立预警机制,动态发布入学信息,适时就部分招生片区生源爆满情况予以预警,提醒家长做好入学研判和应对。
(二)探索学校优化转型
一是积极推动托幼一体化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在满足辖区内3~6岁儿童入园需求基础上,按照托育服务规范,创造条件增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实现托幼教育资源配置的拓展与优化。二是根据区域小学生源实际,积极探索在部分学位相对充足的公办小学以45人标准班生额招生,降低区属学校“班额超标”占比,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三是根据可能停办学校情况,考虑转型使用的可行性。
(三)优化学校师资配置
根据国家、福建省关于教职工编制标准相关文件精神,分别核定中学、小学、幼儿园编制。分块管理编制总量,实行县管校聘。针对出生率走低,目前幼儿园招聘已经采取“退一补一”的政策,控制教师总量,预防师资过剩。区教育局每年以“双向选择、行政调配、校际协作”为基础工作模式,加大教师交流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区教育局、发改局、资规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委托市规划院编制教育专项规划,精准分析学位短板,针对思明区属学校学位结构性矛盾问题,优化区域教育空间布局。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十四五”期间建成投用一批教育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公办学校扩容增位。
二是立足区域实际,科学制定我区幼儿园、小学招生文件,促进符合招生条件的幼儿入读我区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协同社区居委会,指导家长带幼儿就近到经区教育局审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小学遵循“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组织所划定的招生片区内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免试入学。
三是坚持“积分优先,遵循志愿”原则,组织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派位入学。2014年至2023年,区教育局共提供22694个公民办学位用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落实政府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位相关规定,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
四是与市教育局紧密配合,稳妥推进区属中小学“多校划片”招生工作,缓解部分学校学位紧张压力,促进区域教育公平。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协同各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户籍学龄人口动态监测,立足数据摸底及人口变化趋势科学研判,有效应对,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学校布局。立足我区义务教育入学压力由小学学段逐渐向初中学段过渡的实际,提前谋划初中学位增扩,优化学校布局规划。向内盘活存量,推进校内改扩建项目;对外谋划增量,争取更多地块用于教育项目建设,扩增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为契机,深入推进“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发挥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办学优势,扩大优质资源覆盖。深化“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多措并举补短板、提质量、增内涵,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三是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持续探索教师专业研训体系,提升培训实效,保持教师梯队优质稳定。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名校长、名师、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许华娟
联 系 人:朱炎
联系电话:5862707
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
2024年7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