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8月健康预报
时间:2025-08-01 10:37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受热带系统影响,鹭岛迎来台风活跃期,将频繁出现强对流天气。潮湿与高温交织的环境不仅为蚊虫搭建了温床,也让各类病菌在暗处悄然滋生。八月正值暑期旅游、聚会高峰期,食源性疾病、虫媒疾病等疾病风险陡增,公众需提高防护意识,切勿掉以轻心。暑假期间,家长应特别关注孩子假期安全,做好防高温中暑、防溺水等相关措施。

  基于我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数据,结合国内外疫情动态,经专家会商评估,8月应重点关注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手足口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疾病。

疾病名称

预防措施

关注等级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生熟分开、食物充分煮熟煮透、低温保存、避免去没有卫生保障的餐馆用餐。

★★★★☆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预防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使用防蚊灭蚊用品,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在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

★★★★☆

手足口病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室经常通风,勤洗手。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防止交叉感染。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正确佩戴口罩、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勤洗手、勤通风、定期消毒、适当运动。

★★★☆☆

  一、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指摄入被致病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夏季气温高,细菌更容易大量繁殖,同时喝生水、生吃海鲜及肉类等也增加了感染机会。常见致病菌或其毒素有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和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菌毒素等。

  (一)感染症状

  主要为腹痛、腹泻、呕吐等,可伴有发热。

  (二)预防要点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场所进餐,不喝生水,不生食海鲜及肉类,食物应充分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吃霉变食物,未吃完的食物应低温保存,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生熟分开处理,防止交叉污染。

  二、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两者均通过伊蚊传播。

  (一)感染症状

  登革热:骤起高热,可伴畏寒、头痛、眼球疼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粉红色斑丘疹从四肢蔓延至全身,部分患者会出现出血、淋巴结肿大。

  基孔肯雅热:通常以发热最先出现,随后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疼痛多出现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指关节等小关节。2-3天后,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皮疹可出现在四肢或全身,一般3-5天就退疹。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两三个月。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症状相似,需临床医生鉴别诊断。如有相似症状请尽快就医。

  (二)预防要点

  最佳方法是保护自己免受蚊子叮咬。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并同时要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除家庭、单位内的各种积水,露台、坑洼、树洞、竹筒等易积水的地方需要定期疏通以及平洼填坑,并疏通沟渠、清理岸边淤泥和杂草,清除小容器垃圾等,防止蚊虫孳生。前往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建议穿长袖衣服及长裤,或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公众出行前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疫情流行情况,避免到疫区旅游,并做好措施。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还可经呼吸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感染症状以手、足、口等部位散发性皮疹和疱疹为主,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也可发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一)感染症状

  主要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手、足、口等部位散发性皮疹和疱疹。

  (二)疫苗接种

  6 月龄~5 岁儿童可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EV71的免疫力,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三)预防要点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室经常通风,勤洗手。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非一次性的婴幼儿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下降,疾病的临床严重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引发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低,暑假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多,疫情传播风险仍需重视。

  (一)感染症状

  发热、咽痛咽干、咳嗽,多伴有畏寒、乏力、鼻塞流涕、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

  (二)预防要点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重要
通知

  • i厦门微信

  • 闽政通APP

  • 思明快报微信

  • 厦门思明微博

  • 网上办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