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头版关注、新华社持续聚焦!筼筜湖治理的生态文明实践→
  来源:思明快报 时间:2024-02-21 08:40

  福建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1988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筼筜湖综合治理理念。36年来,厦门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久久为功,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引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意义。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推出“鹭岛蝶变 厦门实践”专栏,报道厦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筼筜湖综合治理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

  

  新春伊始,行走在福建厦门筼筜湖畔,一眼望去,诗意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脚踩一双轻便运动鞋,筼筜湖“市民湖长”陈亚进早早出了门,开启了一天的巡湖工作。

  65岁的陈亚进,是厦门市海沧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2020年,厦门探索调动民间力量参与筼筜湖保护。同年4月,厦门多部门联合发布招聘启事,陈亚进和另外两名爱湖市民成功获聘筼筜湖“市民湖长”。

  “市民湖长”有啥具体职责?“巡湖发现问题、收集市民建议、监督有关部门。”陈亚进说,“比如,去年有市民反映东公园的石凳较少,休息的地方不多,我把意见反馈给有关部门,没多久就增设了十几处石凳石桌。”

  

  图片来源:思明摄协

 

  走进筼筜湖下沉广场,一间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里,摆放着各类标语牌和蓝色马甲,还有歌舞队临时放置的音响话筒。这里便是陈亚进的“办公室”。“晚上市民们常来这里唱歌跳舞,我们也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陈亚进介绍。

  陈亚进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照片——筼筜湖“市民湖长”团队的合影。团队中,既有陈亚进这样的志愿服务者,也有水利工程和水资源技术专家方翔鸣,还有90后海洋生态保护技术员郑磊。他们优势互补,合力守护筼筜湖水清岸绿。

  

 

  图片来源:思明摄协

 

  2022年,“筼筜蓝志愿服务”平台正式成立。两年多来,平台已经吸纳了上千名市民参与志愿巡湖、科普和日常清扫维护工作。“团队协作、搭建平台是志愿服务工作的关键。”陈亚进说。

  “时至今日,筼筜湖已经进行了5轮整治工作。综合治理机制下,筼筜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伟中说。

  目前,筼筜湖区水质显著改善,水体复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湖区近年来共发现63种游泳生物、123种浮游植物、14种底栖生物。

  “有这么宜居的环境,我们要倍加珍惜、自觉爱护。”陈亚进说。

今年以来,新华社全媒平台持续关注
筼筜湖治理的生态文明实践
《瞭望》新闻周刊特别推出报道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人海和谐 厦门向新》

   

  在厦门岛的中西部,纵贯着一条玉带般的水体——筼筜湖。漫步湖畔,但见波光粼粼、白鹭翔集,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当夜幕缓缓降临,城市灯火渐次亮起,流光溢彩的夜景令人流连忘返。

   

  厦门筼筜湖及周边城市景观(2024 年 1 月 24 日摄)姜克红/摄 

  36年来,这片水域发生了从“筼筜恼火”到“筼筜夜景”的生态蝶变,见证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厦门实现人海和谐、城湾共生的生动实践。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到省里工作后,他依然牵挂着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厦门要实行“跨岛发展”战略,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始终对厦门充满深情、寄予厚望,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厦门的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注入强劲动能。

 

  从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筼筜湖综合治理出发,厦门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城市,开展科学系统治理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如今,美丽中国的厦门实践正在向全国更多地方提供生态治理思路,并且走出国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生态文明的中国智慧。

人民至上 共建共享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筑坝围垦,曾经的渔港——筼筜港变成了筼筜湖。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拉开序幕后,筼筜湖两岸工业区和居住区成片开发,37平方公里汇水区内的污水直排到2.2平方公里的湖体中。

   

  厦门筼筜湖上一艘环卫船在清理湖面垃圾(2024 年 1 月 24 日摄)姜克红/摄 

  曾全程见证筼筜湖治理的厦门市民陈亚进回忆:“当时,在湖边走路都不敢说话,担心一张口就吃进蚊蝇。”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回应厦门市民群众“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的强烈诉求,1988年3月30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关于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专题会议,打响了厦门整治环境污染的一场大硬仗。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针对前期资金不足问题,明确每年投入1000万元财政资金,占当时全市基本建设支出近10%。

  截污、清淤、活水、美化环境……20世纪80年代至今,厦门共投入近20亿元资金用于筼筜湖治理,先后完成五期筼筜湖综合治理,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水下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生态巨变。 

   

  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介绍,厦门抓住源头治理这一祛除筼筜湖水质“病根”的关键要害,先后关停、搬迁125家污染企业,分期完成对湖区周边36条排洪沟、27个大型排洪沟口、数十个雨水口的全面截污,实现晴天污水不入湖不入海。

  如今,筼筜湖南北两岸的排洪沟口、雨水口全面截污;溢流调蓄池从源头上提升筼筜湖流域水质;16座污水提升泵站和1座海水泵站让湖水更好与海相通,大大改善湖区水动力条件。筼筜湖区水质显著改善,水体复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周边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重要
通知

  • i厦门微信

  • 闽政通APP

  • 思明快报微信

  • 厦门思明微博

  • 网上办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