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只基金引进来,一家家企业留下来,一个个项目“长”起来……领略着“岛内大提升”的嬗变,扑面而来的,是“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滚滚热潮;处处洋溢的,是“破解‘十个问题’”、做到‘三个引领’”的奋斗豪情。
站在新发展起点上,思明区强化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的“乘法效应”,以基金招商为抓手,主动出击、创造机遇、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巧用财政“小资金”撬动市场“大力量”,为高质量发展积蓄起更澎湃、更强劲的前行动能。
铆冲劲
勇当招商主力 以点带面“引进来”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基金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资本要素,正成为带动重要风口优质项目落户思明的活水源泉。
通过创新产业引导基金与市场化基金的合作招商模式,在引导基金的带动下,群星闪耀的“基金朋友圈”不断扩大,已成为思明区基金招商的最佳注脚:
目前落地于思明区的各类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共2230只,注册资本合计2343.04亿元,2023年一季度实现日均新增2.8亿元;引入元气森林全球结算中心等213个项目,注册资本合计966.34亿元。
通过“投存量+引增量”双轮驱动,思明区先后培育和支持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和项目,特别是在已投项目上市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累计投资家乡互动、格瑞兄弟、智业软件等43个思明区内项目。参股子基金已投项目中已有纳微科技、箭牌家居、格力电器等21个项目已上市,绿联科技、华大吉诺因已过会。
拼干劲
提升服务质量 释放红利“留下来”
一流的政务服务,既是招商引资的“好招牌”,更是企业留住的“好口碑”。
近日,思明区财政局举办“思明区基金招商专题培训会”,帮助辖区内10个街道办事处的办事骨干更进一步掌握基金行业知识,让基金招商更精准、对接洽谈更专业。
为了让海内外优秀的基金机构共享投资机遇和发展红利,将“首席服务官”、“城市合伙人”理念落于实处的例子,在思明屡见不鲜。
搭建“产业扶持资金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政策线上无纸化申报、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奖励兑现试点、推出“创智相融321系列政策大礼包”……通过不断强化便企惠企措施,思明区近5年来累计兑现扶持资金超140亿元,其中2023年一季度累计兑现私募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政策超3亿元。
蓄后劲
搭建集聚平台 乘数效应“发展好”
从厦门私募行业发展情况看,无论是基金管理机构数量,还是备案基金数量与规模,思明区都位居全市首位。截至2022年底,在思明区且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管理机构140家,占比全市41%;管理基金规模789.49亿,占比全市51%。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一个产业的长久发展更需要内生力量的崛起,因此,全力打造集聚高地是基金企业成长的沃土,更是“发展好”的保障。
为此,思明区以平台招商、空间招商为抓手,制定出台了《思明区私募投资基金集聚区发展管理办法》,先后设立“思明·波特曼基金集聚区”、“思明·嘉晟基金集聚区”及“南强经济校友招商基金园区”3个私募投资基金集聚区,既有行业头部机构、亦有细分领域专精、更有不同投资门类,布局更优、协同更强的私募基金生态已悄然形成。
作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核心区的基金服务平台,思明基金集聚区已先后举办“思明基金人才沙龙”、“‘双百计划’人才投融资对接会、“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对接会”等十余场活动,紧密联系思明区“3+3+3+3”现代产业体系,搭建思明区国际化人才驿站,通过培训、分享、交流、研讨赋能行业发展,发挥更加强劲的聚集效应、带动效应。
思明区财政局局长黄彦旎在做客“在线访谈”栏目时表示——
行业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赋能产业发展的作用也会越来越突出。我们希望思明基金集聚区充分发挥高含“金”量的生态活力,搭建“金融+人才+产业”互融互通的桥梁枢纽。
但想要充分发挥这样的作用,与基金机构是否愿意在思明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是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尽可能通过完善的政策配套以及一站式专业高效的服务,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工作顺心,生活舒心,一起融入思明大家庭。
“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做事”,已成为思明当下重要的发展思路。通过基金朋友圈的“软实力”,蓄足实体产业链的“硬实力”,思明区高质量发展的图景已愈发清晰。
接下来,思明区将进一步深化“资本+”招商、“链主+基金”招商、科创子基金招商等基金招商模式,进一步构建招商大格局,力争更多头部企业、高能级项目落地,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做表率、当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