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改革内参》刊发了《厦门市创新鼓浪屿保护传承模式》一文,推介福建厦门探索创新文化遗产本体保护、价值阐释、传播转化三项机制,守护好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根”和“魂”的经验做法。全文如下:
厦门市创新鼓浪屿保护传承模式
□厦门市委改革办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鼓浪屿申遗成功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五年来,厦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创新文化遗产本体保护、价值阐释、传播转化三项机制,守护好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根”和“魂”,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创新长效保护机制,让制度规范立起来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厦门市坚持以“国之瑰宝”的战略定位来规划鼓浪屿的保护发展,先后制定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目前已形成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在内的完整规划体系,为鼓浪屿全方位保护发展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二是强化法治保障。着眼体制机制障碍,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文物建筑修缮、文化保护传承、社区营造建设、居民权利保障等做出“有牙齿”“有温度”的规定。《条例》的颁布实施,有效控制违法建设,保持自然景观、维护街区格局,延续文化肌理,为鼓浪屿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是健全管理体制。成立以市委书记为主任的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强化对遗产保护的统一领导。优化鼓浪屿管理体制,加强与文化遗产所在地思明区深度融合,有效破除“二元化”管理困境,形成全岛统一管理、相互衔接、高效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创“物业城区”管理服务模式,为全岛提供“管家式”服务。
创新价值阐释机制,让文物内容强起来
一是挖掘价值内涵。充分利用鼓浪屿作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优势,将全岛历史建筑按照特色、功能等多样因素,进行价值挖掘和文化阐释。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活化利用,让古老的历史建筑散发价值的光芒。
二是丰富体验场景。深入挖掘历史建筑蕴含的红色基因、红色历史、红色血脉,以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为重点,打造文物主题游径,成为国内各基层党组织重要实践基地和网红打卡点。通过形式多样的场景营造,让民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受教育、受感染、受熏陶。
三是创新展示路径。厦门市政府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救世医院旧址”活化利用为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创新展览形式,以联展、互展、巡展等方式,充分展示东西方文化融合发展历史脉络。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创新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有趣的互动扩大博物馆的亲和力与受众面。
创新传播转化机制,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一是推动交流互鉴。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扩大对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华文化故事。积极“走出去”,热情“请进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金砖国家和国际友好城市文化交流合作,举办鼓浪屿中外文明对话系列论坛之“中法对话”等活动。
二是加强媒体传播。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的集成效应和跨界融合,发挥数字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交互强等优势,提升鼓浪屿文化遗产的全媒体传播能力。总结宣传文保修缮、社区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引进《万里走单骑之遗产里的中国》节目拍摄,邀请知名文化人士担任导览,以真人秀、探秘、互动的方式鲜活展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魅力。
三是扩大文化影响。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围绕鼓浪屿“音乐之岛”的文化特质进行价值深化提升。申遗成功以来累计推出“乐音谱初心·鼓浪启新航”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音乐会等等十余项大型品牌活动,吸引了广大中外游客的广泛参与。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度,营造高水平、沉浸式、互动化的浓厚文化氛围,为文化遗产地注入澎湃的生机与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重要
通知
i厦门微信
闽政通APP
思明快报微信
厦门思明微博
网上办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