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社整治效果图
“望”表及里
以高的站位,打造山海城市会客厅
改造提升主道路3条、新建绕村路1条、村庄污水改造11.3公里、道路污水主管4.5公里、新增太阳能路灯427盏、开通东坪山客运专线1条。解决村民住房刚需,提升人居环境,完成两批次提前搬迁安置工作,共计下山安置186人。开展东山社、东坪山社两村房屋外立面改造提升、第五立面“平改坡”,共改造村宅222栋,受益村民172户764名。实施村庄景观一期工程,改造“两线八节点”,美化提升公共空间环境。
目前,按照“全域、彻底、科学”要求策划生成东山社、东坪山社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景观二期工程等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约5000万元。
相关项目改造中
充分采用建筑、交通、能源、废弃物处理的各种低碳技术、方法和手段,如使用太阳能路灯、清洁能源公交车、步行道交通等,最大限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碳汇,目前已实现由“减碳”到“零碳”再到“增汇”的飞跃,建成全省首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闻”民心声
开好“近邻茶话会”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城中村治理的每一步
都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
只有认真倾听百姓心声
才能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这是治理决策的前提和依据
请村里老人讲历史
听新青年谈奋斗
留住历史经验。通过访谈20名东山社东坪山社的老人、创业劳动者等,以图片、视频成书成片,分为环境、文化、业态、影像四个篇章,形成对东山、东坪山的全媒体“历史扫描”,总结城中村改造经验,见证城市发展进程。
“近邻茶话会”晓民意
截至目前
共开展“近邻茶话会”13场
解决场所少、活动缺、停车难等问题13个
创新服务机制。发挥居民代表、老人协会及党员代表“三驾马车”的作用,结合现代化治理工作,每周五下午在东坪山定期开展恳谈活动,聆听村民心声,畅通村民说事议事评事渠道。老年人协会成员与其他居民和党员代表一起,收集村民的诉求,及时反馈给社区,成为新时代村民心声的“传声筒”。
“问”计于民
当好主人翁,汇集治理智慧与力量
千难万难
问计于民就不难
在东山东坪山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路上
街道认真倾听人民呼声
汇集治理智慧与力量
热心群众找出来。开展详细摸排,结合“近邻·思民”专项活动、“智慧近邻”平台推广等开展全域网格入户,目前已细化常住人口、在职党员、在册党员、流动党员、租户等9类人员信息台账并动态更新,深入挖掘有公心、有热情、有特长的“本村人才”参与治理。
健全机制用起来。健全民主管村制度,制定乡规民约,推行“六要四议两公开”。坚持民主参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社会组织、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在村庄现代化治理中的主人翁作用,成立老人协会、房东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组建青少年、巾帼、“五老”等志愿服务队,最大范围凝聚共识、促进利益整合,广泛汇聚合力、焕发旺盛活力。
“切”中肯綮
抓治理重点,实现“人的现代化”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因此
东山东坪山城中村现代化治理
要取得成效必须切中肯綮
抓住“人”这一关键要素
为突破“有想法、没办法”的操作瓶颈,提升西林社区“两委”、村小组长、村民代表参与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引进专业团队开展拓训活动,打造“赋能工作坊”“资源联动库”“议题实操营”等系列主题活动,让东山东坪山“主人翁”融入到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中,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同时,依托“莲前花开”社区治理学苑,分期、系统性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全方位提升其基层治理能力。
帮扶关爱弱势群体,推行“四残儿童”康复补助工作、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关怀走访高龄老人。夯实公共卫生安全基础,推进社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等工作,计划在东山旱厕改造为游客休息区时,增设AED除颤仪、血压心率自主检测机等设备,完善基层公共卫生设施。组建2支群防群治综合应急队伍,针对性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防汛防台风、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应急预案,强化隐患排查工作,全力提升居民游客的安全感。
依托东山小戏台、东坪山小广场,结合文明创建等工作,线上线下齐发力,讲好“方言土话”,让“冒着热气”的理论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潜移默化提升居民群众精神文明素养,激发参与城中村治理的热情,实现“人的现代化”。
古有
神医扁鹊
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今有
东山东坪山城中村现代化治理
望闻问切、精准施策
莲前街道将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四在一线”等优良作风,持续推动大兴调查研究走深走实,总结提炼更多更好的工作方法,凝心聚力在东坪山上绘就乡村善治的崭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重要
通知
i厦门微信
闽政通APP
思明快报微信
厦门思明微博
网上办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