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
关于《建议厦门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第20254094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为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已成为当甸之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高发态势凸显以及妇幼健康需求的持续攀升,基层对便捷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思明区通过整合基层资源、强化技术赋能、加强专业人才技能培训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着力破解服务碎片化问题,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及性。
二、措施与成效
(一)织密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网络
一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中医馆内涵建设,推动中医药服务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已打造3家精品中医馆(其中1家2025年验收)。
二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场地、中医药诊疗服务设施和中医文化角建设。已建成中医阁—官任服务站作为思明“厝边好医生”党建示范点、思明区卫生健康局直属党委党群服务中心、厦门市首家设有中医文化展示基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让居民身临其境感受二十四个节气养生、中医文化触摸互动体验、中医知识VR体验、中药材展示等中医文化魅力。各中医阁均严格依据《社区服务站中医阁建设标准》进行设置,中医药服务充分契合建设标准要求,并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等相关活动。
三是完善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建设。区妇幼保健院规范设置中医科,能够提供中药饮片和6类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能为产妇、儿童、妇女提供中医特色诊疗服务。
四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支持和鼓励有中医特色的医养结合机构、互联网医院,支持名老中医开办诊所,积极主动提供审前指导,缩短审批时限。
五是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中医药融入社区,各社区与区妇幼保健院每年至少举办2次中医药讲座、中医药文化广场宣传活动以及中医药义诊活动。
(二)强化人才和技术支持
一是依托已建成的思明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积极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开展基层中医人员技能培训。截至2025年3月,已成功举办12期面向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培训,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下有522名医务人员参与学习,线上同步参与课程直播的人数达1821人。举办了百余场面向辖区居民的科普讲座,服务居民超过3000人次。
二是持续推进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针对基层中医药人员,通过基层中医药骨干培训、进修学习、岗位培训、外出深造、跟师研习等多种途径,提升其岗位技能和服务水平,为基层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中医药专业人才。截至目前,累计选派115人参加中医全科规范培训,60余人参加中医类别进修学习,14人成为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师承人员。
三是鼓励具备专长的人员报考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支持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及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截至目前,已有29人成功注册中医医师确有专长医师资格。
(三)数字化赋能中医科普宣传
一是借助微信、公众号、直播间、电视台、报纸等多元渠道,广泛宣传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大力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依托近邻健康直播间等新媒体平台的强大动力,积极传播中医药健康知识。截至目前,已针对刮痧、推拿、针灸、小儿推拿、药膳、足浴、颈椎保健操以及足跟痛、颈椎病、面瘫等常见病症,开展了10余场专场直播活动。
二是各街道社区均设置健康宣传专栏与健康教育活动室,并配备专业的健康教育联络员。同时,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辖区内医疗机构,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科普讲座。
三是借助中医药义诊宣传周、中医药普法活动、端午节、重阳节等各类节日契机,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医适宜技术义诊、广场宣传、中医药主题手工等活动,加强中医药进社区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各省级教育基地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
四是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人群,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辖内小学结成对子,共同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目前,已与17所学校达成合作,开展了中医药科普讲座、研学活动及实践活动。积极支持和推进开禾小学作为福建省中医药文化试点学校的建设工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医药进校园”模式。2024年11月,开禾小学举办了厦门市开禾小学青草药主题实践活动暨第一届中医药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同时,推动中医药融入医育、医养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为早教机构的幼儿以及老年大学的老人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当前,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部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老化陈旧、网点密度不足、中医类别人员编制偏不足、职称晋升渠道不畅等短板凸显。同时,医保政策存在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在特定病种的中医特色专科诊疗能力较为薄弱且分布不均,如儿科、妇产科、青少年脊柱健康、近视以及慢病并发症精细化诊疗能力有待加强,部分社区还存在中药饮片和中成药配置种类不全、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通过加强人才供给、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协同治理等系统举措,打破现有困境,确保服务圈“建得成、用得好、可持续”。
领导署名:欧阳恩亮
联 系 人:陈婷君
联系电话:0592-5800213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