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1101-02-03-2025-073 成文时间 2025-04-18
发布机构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标 题: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04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04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有效性: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04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4-18 16:22
字号: 打印: 分享:

市卫健委:

  《关于提升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建议》(第20254004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根据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要求,思明区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布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这既是落实国家“强基层”医改政策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医疗资源公平可及的重要保障。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均可发挥良好作用。因此,亟需通过系统性举措,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措施与成效

  (一)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提升区管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质量。持续支持和推动南普陀中医院作为福建省糖尿病“三师共管”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试点的建设工作,定期开展三师共管门诊。着力提升民营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质量,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力度,进一步弘扬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厦门)”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二是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阁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中医馆内涵建设,重点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技术服务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将中医药服务全面融入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中医药服务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已打造3家精品中医馆(其中1家2025年验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场地、中医药诊疗服务设施和中医文化角建设,已建成中医阁-官任服务站作为思明“厝边好医生”党建示范点、思明区卫生健康局直属党委党群服务中心、厦门市首家设有中医文化展示基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让居民身临其境感受二十四个节气养生、中医文化触摸互动体验、中医知识VR体验、中药材展示等中医文化魅力。各中医阁均严格依据《社区服务站中医阁建设标准》进行设置,中医药服务充分契合建设标准要求,并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等相关活动。

  (二)推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持续推进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基层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借助基层中医药骨干培训、进修学习、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多元途径,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岗位技能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累计选派115人参与中医全科规范培训,60余人参加中医类别进修学习,14人成为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师承人员。

  二是精神培育中医药进校园工作师资队伍。特邀厦门医药大学孙教授为社区讲师团开展授课活动。

  三是积极建设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师资队伍。目前该师资队伍有37名,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10名,包括4名省级中医药专家库成员。

  (三)打造多样化中医药健康宣传平台

  一是强化线上中医药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视频号以及厦门i健康等平台,大力推广中医药知识。将二十四节气、《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条例》等中医药科普知识作为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加以推广。

  二是借助近邻健康直播间等新媒体的新兴力量。积极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截至目前,已围绕刮痧、推拿、针灸、小儿推拿、药膳、足浴、颈椎保健操以及足跟痛、颈椎病、面瘫等常见病,开展了10余专场直播活动。

  三是依托各类宣传平台。以思明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南普陀中医院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大同本草”文创园、开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百草园”研学基地、近邻健康直播间为依托,构建思明区中医药文化科普的新“地标”。稳步推进“大同本草”青草药文化项目稳步推进,在老剧场文化公园打造“闽南青草药”文化馆,开设“厝边学堂”,打造具有思明特色的中医药健康宣教平台;各社区和区妇幼保健院每年至少2次开展中医药讲座、中医药文化广场宣传活动、中医药义诊活动。

  四是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辖区内小学结对子开展中医药进校园工作。支持和推进开禾小学福建省中医药文化试点学校工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医药进校园”模式。加强中医药进社区科普知识宣传普及,组织各省级教育基地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等。

  (四)着实提升综合性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是全面推进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优化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体系,丰富其建设内涵。10个中心和区妇幼保健院至少开设一个中医特色专病(专科),打造“10+1”基层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品牌。这些特色专病(专科)涵盖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调理、小儿推拿、小针刀专科、中药外敷特色专科、膝踝关节体卫融合、青少年脊柱健康门诊、中医体质调理门诊等领域。同时择优打造4个厦门市基层特色专病专科门诊,并将中医药专病专科发展纳入思明区基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单位中长期规划。

  二是加强中医药健康科普教育。推动中医药融入医育、医养工作,社区中心遴选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向早教机构等幼儿、小学生及辖区内老年大学的老人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知识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普及推广养生保健方法,部分社区中心定期传授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

  三是完善中医药公共服务能力。切实落实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服务,鼓励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并提供中医药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9.3%和88.83%。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当前,基层中医药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人才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基层中医药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且分布失衡,人员编制偏低、职称晋升渠道不畅等因素致使人才流失严重;二是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不足,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设备陈旧、中药房配置未达标准,服务项目单一且信息化建设滞后;三是政策保障机制尚需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医保报销支持力度不足,绩效考核体系未能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四是群众认可与接受程度有待提高升,部分居民对中医药疗效认识不足,“治未病”理念尚未广泛普及;五是资金投入和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财政保障机制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缺乏长效运营机制。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采取系统性举措,如建立区域中医医共体、完善基层中医馆建设标准、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程、鼓励民营经济创办规范的中医医院等,着力解决中医药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加强中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通过多举措、全方位提升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此外,创新“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模式,借助远程诊疗、智慧药房等技术手段,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向基层延伸,真正实现中医药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关口前移”,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切实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与群众获得感。

  领导署名:欧阳恩亮

  联 系 人:陈婷君

  联系电话:0592-5800213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手机浏览

    视频解读
    文字解读
    访谈解读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重要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