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台办:
《进一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建议》(第20254160号)收悉。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收到该提案后,我区高度重视,并针对提案内建议,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研究落实工作。近年来,思明区先后设立11个特色鲜明、功能各异台胞驿站联谊点,以突出“民间性、公益性、广泛性、微服务”为特色,各联谊点陆续举办创业分享、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文艺交流等各类主题沙龙活动一百余场,形成“资源整合、互助友爱、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为辖内就业、创业、生活的台胞搭建起融入在地生活与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
二、措施与成效
(一)关于“为台胞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一定的经费和办公场所”的建议
我区积极为台胞参与基层治理搭建平台,如首个社区的台胞驿站联谊点——金祥社区联谊点,设有智慧健身房、台胞服务站、台胞联谊活动室等功能区域,为辖内台胞提供公共政策咨询、创业就业辅导、文化交流交往等公益服务,同时聘请在地台商担任社区发展顾问,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
2024年,思明区台办投入20余万元,用于支持辖内台胞驿站联谊点场地氛围布置提升、开展两岸交流活动等。在黄厝塔头设立“两岸融合会客厅塔头乡创联谊点”,邀请台青黄恺嘉作为首届乡创筑梦师,打造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平台,推动两岸青年携手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在沙坡尾社区沙坡尾工作坊设立台胞驿站联谊点,聘请在厦台青担任社区发展顾问,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常态化举办台胞爱心义诊、历史文化推广等各类公益活动。
(二)关于“引导台胞积极融入大陆社区”的建议
我区持续在台胞聚居社区增设“台胞驿站”,目前已形成11个各具特色的联谊点。一是各联谊点与社区、街道联动,为台胞提供生活咨询、政策服务、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如江夏堂联谊点主要为两岸宗亲交流、推动两岸青少年姓氏文化传承搭建平台;龙山联谊点重点打造台青创业基地,为台湾青年提供就业培训、创业辅导服务;官任联谊点以特色的咖啡文化为媒介,为两岸同胞提供创意多元的互动平台。二是开设“思明台胞驿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十多个微信群,如“两岸一家亲”、“台湾青年创业辅导”群等,打造“线上朋友圈交流、线下沙龙式互动” 的同胞融合模式。线上及时为台胞答疑解惑、推介台企文化、讲述台胞故事;线下通过各联谊点组织各类主题沙龙,将线上交流延伸到线下,促进台胞与大陆居民建立紧密的邻里关系。
(三)关于“支持台胞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的建议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提升活动。借助各台胞驿站联谊点的场地资源,如龙山联谊点的启达商学院,在社区内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或讲座。内容涵盖大陆职场文化和规范、行业专业技能等方面,帮助台胞提升在大陆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通过台胞创业导师机制,为台胞提供一对一的职业发展指导。二是搭建就业创业服务桥梁。举办招聘会或职业对接会,利用思明区众多台青创基地的资源优势,为台胞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选择。开展创业辅导和交流活动,各联谊点为有创业意愿的台胞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等服务。三是升级“台胞公益大讲堂”品牌,打造“台胞达人”项目,立足于服务台湾人才、社区居民,通过前期社区需求调研、台胞达人征集,组建一支来自各行各业的“台胞达人”队伍,链接台胞工会联合会、梧村街道等平台资源,为台胞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平台,为社区打造和谐友好,温馨的社区氛围。四是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成立涉台调解委员会,累计为台胞台企提供咨询量超 1300 次、调处涉台纠纷 500余件、开展法制宣传培训 37 场、推送涉台法苑专栏文章 46 篇。与厦门市集中管辖涉台案件的法院共建诉中调解机制,为台胞台企解决法律问题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途径。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继续推动提案中相关建议落地落实。一是进一步完善台胞驿站管理机制,并设立更多的“台胞驿站”,实现思明区十个街道全覆盖。二是进一步完善台胞达人库,吸引更多优质的台胞台青加入到基层治理的队伍中来。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新媒体矩阵,扩大宣传面。四是加强校企联合,充分运用好辖区内厦门大学的学校资源,联动各大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或职业对接会,为台胞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选择。五是常态化开展身心健康类讲座及培训,加强与台胞之间的链接,帮助他们解决在融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六是开展节日关怀慰问活动,加强日常联络,运用好涉台调解委员会,为台胞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领导署名:欧阳恩亮
联 系 人:沈丽娜
联系电话:0592-5818376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