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旅局:
《保护厦门历史街巷文化景观的对策建议》(第20253034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思明区作为闽南文化核心区,历史街巷景观资源丰富,串联起海洋文明、华侨文化、红色基因等多元文化图谱。针对委员提出的建议,我区充分立足历史街巷现状,结合委员提出的建议,积极推动落实,促进厦门历史街巷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提升。
二、措施与成效
(一)针对“完善专项规划,多方参与保护”建议
一是加强历史街巷环境整治。在同文顶片区和盐溪街片区,对街巷内影响文化景观视觉效果的绿化进行优化调整,修剪过于繁茂遮挡建筑风貌的植物,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在不破坏街巷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增加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卉和小型绿植,提升街巷的整体景观效果,缓解空间局促带来的压抑感。二是开展市政道路提升改造。以中山路主路为核心、向周边支路辐射的方式优化道路功能,进一步完善片区交通系统。包含中山路主路、定安路、钓仔路、泰山路、太平路、水仙路、思明西路、大中路等8条道路进行提升,主要改造内容包括人行道铺装、车行道改造、绿化景观提升、架空线缆化、各基础设施管线(燃气、水务、通信、电力)预埋等,确保街区景观、市政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三是打造街巷文化综合体。打造城记·中山路,通过文化互动体验、新场景叙事等表现形式,展现中山路历史文化。同时充分挖掘联动各界文化资源,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讲座,为宣扬厦门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开辟了新空间、新场景。打造以侨批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宣传侨批文化和南洋历史文化。引进开心麻花,借助该剧团在内容创作方面的优势资源及知名度,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且市场化响应度较高的原创演出剧目,开展日常演出。四是加强宣传推广。加强与厦门旅游协会、新浪网、厦门网等各大旅游平台的合作、对接和导入,采用自媒体、微电影的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多渠道宣传,扩大中山路及周边街巷的影响力,吸引游客走街串巷,带旺人气。五是多方协同参与。鹭江街道结合浓厚的闽南文化街巷底蕴和居民喜闻乐见的答嘴鼓表演,邀请市答嘴鼓协会会长林恒星老师创作老城区老故事作品,定期两周一次在老剧场文化公园进行答嘴鼓展演,让居民感受闽南文化表演魅力。滨海街道充分挖掘黄厝社区厚重的雁塔文化、知青文化、海防文化等历史文脉,加强居民文化认同。被居民称为“黄厝行走的文化百科全书”的黄厝社区民俗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林进才,收集、整理、挖掘黄厝的历史文化资源,编著《嘉禾里二十二都之塔头记忆》,介绍塔头社的由来和当地的文化民俗,广受欢迎。
(二)针对“数字技术赋能,织补叙事场景”建议
一是打造中山路元宇宙数字街区。在中山路开启“元宇宙数字街区”新玩法,游客可通过“数字街区”小程序或“幻眼数字街区”应用,轻松进入虚实融合的元宇宙世界,与虚拟数字内容互动,感受厦门南洋骑楼、华侨文化底蕴;还可通过线下多台数字人服务台,体验景点导览、商家推荐、路线规划、自拍、任意门通讯等多项智慧文旅服务。同时,街区内的XR数字街区服务站也为游客提供了AR眼镜租赁服务,使游客获得更加身临其境的震撼体验。二是打造鼓浪屿元宇宙。运用VR技术复原菽庄花园“十二洞天”秘境,游客可穿戴设备与钢琴家虚拟角色互动,AI生成个性化听琴日记。可通过VR眼镜,感受非遗戏曲、历史人物、AR博饼等数实场景无缝融合的视听效果,为市民游客打造集创新、互动、共享为一体的文旅体验新模态;开发“万国建筑博览”AR寻宝,通过扫描历史建筑触发华侨家书全息投影,完成家书修复小游戏解锁建筑故事。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区将加强部门协作,统筹规划,梳理特有文化资源,吸引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激活以中山路片区为代表的厦门老城区街巷文化,焕发历史街巷生机与活动,提升文化景观保护,推动辖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领导署名:欧阳恩亮
联 系 人:温其良
联系电话:0592-5821813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