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和建设局:
《关于扩增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的建议》(第0210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收到该建议后,我区高度重视,并针对代表提出的建议,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研究落实。思明区地处厦门市中心城区,土地空间资源有限,且早期停车位配建严重不足,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扩增停车位缓解停车难是一项重要民生工作,代表提出的宝贵建议,对于破解我区停车难题有着重要意义。
二、措施与成效
(一)关于“继续利用闲置地、边角地建设停车场”的建议
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加强规划统筹,联动各部门、各街道梳理、摸排城区闲置边角地或未列入近期出让计划的政府收储地块,建设地上临时立体停车库,提高土地利用率。近5年,我区已推动将军祠第三临时停车场、溪岸路临时停车场、谊爱路南侧停车场、思明北路东侧临时停车场、大厝山78号停车场、怪坡停车场、梅海岭入口停车场、东山水库A区停车场、东坪山公园B区停车场等项目,增设1000多个停车位,不仅有效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还实现了资产资源的高效利用。目前,我区住建局正联合街道、社区摸排村集体所有的闲置未利用地,计划继续利用闲置地、边角地建设停车场,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二)关于“利用对现有停车位进行改造”的建议
我区在停车场建设过程中,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利用公园、学校、大型商场等大型场所的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建设地下停车场,如已建成的厦门大学访客中心地下停车场、洪文斑鸠山公园地下停车场、会展南小学地下停车场、禾祥东小学地下停车场、岭兜小学地下停车场、思明区青少年宫等项目增设停车位约3000个,大大拓宽我区的空间资源,有效缓解了我区停车问题。同时我区将持续跟进利用新、扩建学校建设的湖滨中学、祥云实验学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思明分校等地下停车场项目进展,预计可增设停车泊位近600个。
另外,我区积极引导,鼓励老旧小区停车区、个人自有用地的建成停车场申请建设立体式机械式停车设施,增加停车位。如已建成的轮渡社会机械式停车场、外贸大厦无人值守二层机械式停车楼和南普陀寺两层简易钢构停车楼项目,新增停车位约400个。立体智慧停车楼项目的建成,将有效解决提升停车场地块使用率等问题。
(三)关于“发展共享停车”的建议
近年来,我区通过整合现有停车场资源,大力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写字楼、商场等停车场开放共享错时停车服务,实现停车空间利用最大化。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群众白天办事“找位难”、居民夜晚回家“停车难”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专用停车场的使用率和利用率,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的停车需求。
另外,厦门市住建局2023年8月启用“厦门智慧停车数据开放平台”,该平台集经营性停车场登记、停车场(位)、错时共享停车场等信息查询于一体,目前我区150个停车场,21121个泊位已接入该“平台”;思明城建集团围绕“智慧停车”的战略定位,于2024年7月全面完成思明区约4000个道路停车泊位、14个公共停车场的智慧停车智能化建设。结合我区现有的“厦门思明停车”微信公众号的查询、缴费功能,打造思明区路内路外停车“一张网”,为我市市民及外来游客提供停车诱导、无感支付、先离场后付费等停车服务,最大程度实现停车便民化、智能化,同时也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持,全力助力智慧厦门建设。
三、今后推动计划
缓解停车难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我区将深入挖掘闲置边角地块,进一步整合、拓展空间资源,结合科技手段,对重点区域采用向地下、空中双向拓展建设,进一步打造更多停车空间,增设更多停车位,2025年将计划新增停车泊位600个。
同时力争协调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道路开放错时停车方案,最大化便利群众的生活,努力为市民创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停车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领导署名:欧阳恩亮
联 系 人:王柳青
联系电话:0592-2039853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