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华街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拓展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扎实开展市委市政府“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聚焦落实“四个更大”等重要要求,努力做到“三个引领”“六个率先”,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局面。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深学细悟,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2024年,组织召开多场党工委扩大会议,党工委下属169个党支部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592场,采取“三会一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等重要论述331次,组织专题研讨678次,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7次、专题党课22场次。组织参加区党纪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并荣获二等奖。
(二)固本培元,党建引领治理深化细化
1.培育提升党建示范点。结合“近邻党建先进社区”“先进小区党支部”,在提升仁安、镇海老典型的基础上,培育台光花园、定安小区、霞溪社区虹霞大厦3个小区党支部,进一步深入挖掘能人达人,以点带面提升治理效能。
2.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坚持“六个在前”“五个一”要求,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区建立党组织,共成立小区党支部9个、联合小区党支部2个、网格党支部覆盖5个,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推动党支部和业委会委员“交叉任职”“双向进入”,“一肩挑”比例达60.8%。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形成需求清单35项,协调解决绿化提升、公共设施维修、停车棚改造等实事31项。2024年,打造台光花园、寿山路4号、瑞泉山庄3个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台光花园已“旧貌换新颜”并受中国新闻网等央媒报道。
3.深化“近邻·思民”专项活动。2024年共走访入户45294户次,收集问题250个,已解决218个,开展“近邻茶话会”250场,收集问题162个,已解决129个。
4.构建“两企三新”服务体系。一是打造傅厝巷新邻服务驿站。依托社区、小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因地制宜打造傅厝巷新邻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24小时饮水、充电、休憩等便利服务,解决“喝水难、吃饭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并通过专业社工组织送温暖、送清凉、送岗位、送技能、送健康、送文化、送帮扶、送法律、送政策等精细化、特色化服务,让关心关爱可感可知。二是打造“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驿站。依托街道团工委、街道妇联、街道关工委、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街道新阶联联合打造了“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驿站,通过经常性与应急性相结合的招募机制,构建关爱儿童、文旅讲解、专家义诊、快乐运动、宠物港湾、洁净家园、法律科普等7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三是绘制中华街道近邻爱心地图。通过链接社会资源,汇聚辖区42个便民服务场所和21个便民充电桩,为“两企三新”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便民服务。充分发挥新阶人士力量,组织举办了中山路街巷文化游、“光影中华 魅力商圈”摄影大赛等活动,提升街区活力氛围。
(三)提质增能,经济发展建设成势见效。街道财政总收入35.87亿元,同比增长7.08%;街道级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11.14%。9.8投洽会上,中华街道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额达63.85亿元,签约项目涉及金融、科技信息、实业等多个热门领域。同时通过拓展外地合作渠道,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增加新的投资项目,有效推动投资的稳步增长,畅通外部经济循环。重视人才引进工作,比如通过冠声文化,成功吸引并落地付强博士高层次人才,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强化全流程精细服务。街道提供“一条龙”、“保姆式”企业服务,从政策咨询、问题诉求到项目对接、招商落地,做到服务有温度、响应有速度、办理有力度。
(四)精雕细琢,街区颜值内涵内外兼修
1.抓文明创建。坚持全域5A创建标准,针对重点点位、薄弱环节特别是“六类周边”的小区和背街小巷,成立背街小巷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机制及“先上路再上班,先下路再下班”巡查制度,提高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程度。针对老虎城及周边油烟扰民、环境卫生脏乱等问题,探索实施“543”工作法,打造老虎城文明规范诚信经营示范街。为修复城市乱张贴等“小伤疤”,梳理出便携式工具清单,定制120份“城市美容包”,实现“小工具,高效率”。以南田巷为试点启动空调外机水管改造工作,通过“解剖一只麻雀”,推广解决辖内171处空调外机滴水问题,有效解决了老城区因设施不完善产生的市容问题。
2.抓片区改造。配合中山路片区分指挥部深入推进中山路、同文顶改造提升工作,中山路方面,完成思明东路和镇邦路改造提升项目,人民剧场精装修工程已竣工,城记侨批馆已经完成主体加固,改造工程形象进度完成30%,推动《厦门中山路直管非住宅公房租赁管理规定》发布,2024年引进东方栀子、壶见、KOI Thé定制店等13个品牌,举办“骑楼里的中国年”厦门中山路新春游园会、“众乐乐”咖啡节、厦门市民文化节国庆系列活动、“骑楼里的舞步”厦门中山路五一文化嘉年华等与体育、非遗文化、音乐多元融合的趣味活动,打造片区“高颜值”“高活力”“高品质”的活动新形象,提升街区人气。
3.抓市容整治。探索商家自治联盟共治新模式,加强对“门前三包”精细化管理,推动“门前三包”知晓率100%。针对居民不按规定时间、不分类投放的问题,引入智能设备助力,在思明区率先实现监控全覆盖,通过监控平台“云喊话”对居民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做法成效受到市级部门肯定。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入手,会同区市政园林中心将傅厝巷原本杂草丛生、市民投诉的边角荒地改造为干净整洁、充满活力的“网红打卡地”,提升了市容市貌,并打造垃圾分类文化墙,提升成为中华街道霞溪社区垃圾分类科普基地,“方寸之间”尽显“民生幸福”。在2024年思明区城市综合管理考评中,取得3次第一名,1次第三名的好成绩。
(五)齐心协力,社会综合治理创稳创安
1.矛盾纠纷调处有方。成功打造中华街道综治中心并正式运行,引入元雄、江圳、大白、茜玥等品牌调解工作室,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运行模式,推动矛盾纠纷“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并建立信访联席会议机制,通过部门联合、每月调度,研究辖内重点矛盾纠纷及化解方案,对于疑难复杂问题实行街道领导包案推动化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2024年共接待来访群众212人次,受调解案件66起,组织纠纷协调化解工作54次,接收当事人线下咨询50人次,化解多个积年矛盾。
2.重点人、事管控有力。梳理辖内重点人重点事96项,并进行风险评估定级,实行街道领导包案制,主动为三中全会、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及七十五周年国庆假期等重要节点创稳护航。
3.禁毒工作开展有效。积极参评和筹备“无毒乡村”省、市级联系点评选工作,成功入选市级联系点,并成为省级联系点重点培树对象。
4.政务流程优化有序。制定《中华街道12345便民服务平台工作机制》,明确各办、各社区工作职责,科学梳理接诉、批转、办理、申诉等流程,并建立提及办理及项目化清单管理机制,即重复投诉及不满意件由各科室、社区负责人亲自办理,强化兜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办件反馈质量,提升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2024年,傅厝巷长期堆放垃圾、杂草丛生的空地打造成口袋公园的案例获市12345公众号通报表扬。
(六)绷弦铆劲,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落细
1.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工作。“拆窗破网”方面,完成各类场所整改334处,累计拆除面积2334.94㎡,累计开窗面积1051.74㎡,保障“生命通道”安全畅通。居住场所消防安全改造方面,为辖内的349户低收入群体及独居、重残老人居住场所进行消防改造,配置漏电保护器262个、物联网烟感332个、灭火器796个、逃生面罩706个,并完成66户“表下线”改造工作。
2.完善基层消防组织建设。积极向区政府申请资金打造“平战结合”的中山路片区综合应急救援站,通过向街属企业鑫中华公司安购买服务,初步组建一支应急救援队伍,搭建中山路智慧街区平台,依托中山路消防智能烟感预警项目,平时履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消防宣传检查任务,急时遂行城区火灾、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切实提升中山路街区的综合应急能力。
3.推进民宿安全整治行动。制定《街道民宿整治与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发送《致中华街道民宿经营者的一封信》,开展住宿行业专项培训4场,开展民宿、网约房安全排查,对21家开具整改处罚单,对65家作撤销备案。
4.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街道综合执法队强化部门横向联动,加强与城管、消防、应急、派出所等部门及社区协作,多次参与片区联合执法和“综合查一次”,围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对辖内宗教信仰场所、民宿网约房、“三合一”、建筑施工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行政执法检查。2024年共检查600余家次,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录入500家次,开具责令整改通知单85份,行政罚款12起,累计罚款金额12500元。
(七)狠抓紧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1.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民生痛点难点等问题,开展纠治违规吃喝、违规公务接待问题教育和监督,开展安全生产、老旧小区改造、防台防汛、垃圾分类、生态环保、“点题整治”、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学校和社区食堂等专项监督。走访监督多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针对部分小区在消防设施、工程施工、小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到位。
2.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将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做好日常监督工作,抓早抓小,持续关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依托党工委会、街道例会,定期通报违纪违法案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做到警钟长鸣。2024年,批评教育2人。
3.全面落实巡察整改。坚决落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组织召开11场专题部署会和推进会,1场专题民主生活会,推动巡察反馈的17个问题及各社区49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并对反馈问题中的7名相关责任干部进行处理,其中批评教育1人次,提醒谈话6人次。坚持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制定和修订规章制度17项。
4.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街道干部方面,严格落实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挂钩联系后进小区制度,所有班子成员包点到位、全程跟进指导;完善街道公务员及事业干部平时考核方案,通过扩大群众测评范围,科学合理设置评分层次,全面有效完善整体考核评价体系,有力推动干部队伍保持内生动力。社区工作者方面,成立了街道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小巷治理学院、街道社会工作联合会、镇海社区邻里互助促进会等载体,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每年24个学时以上培训及实务与个案项目实践,让社区工作者学以致用;组织社会工作师考试考前培训、社区工作者职业技能培训等,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社区共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68人(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初级)40人,占比34.78%;社会工作师(中级)28人,占比24.35%);举办第二届“冠声杯”社区网格员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学促干”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修订完善《社区工作者管理细则》《社区工作者网格绩效考核细则》,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规范化管理。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街道党工委将认真围绕市委、区委要求,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全力落实“奋力拼搏、奋勇争先、勇挑大梁”专项行动,坚持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确保高质高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贯彻学思践悟,高度深化党的建设。坚持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作为指导街道各项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断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党的纪律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持续深化“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坚持以“两化三单”“五定”工作方法狠抓落实,以标准化建设推动各领域工作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确保各项工作取得真真实实的工作成效。
(二)深入开展靶向招商,加快完善招引机制。精准运用链式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多种方式,推动“老带新”以商引商。服务好存量企业,在存量企业中延伸新项目,在原有项目中深度挖掘,推动企业继续生成新项目。推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一批行业前沿项目落地。结合“益企服务”专项行动,加强招商引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成立街道招商引资工作专班,成立招商小分队,完善从线索收集、对接洽谈,到项目推进、企业帮促全过程的项目落地建设机制,紧盯产业链条内外各种信息线索,2025年将继续计划组织外出招商活动。
(三)切实保障民生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关注辖内老年人、残疾人、低保等困难群众,全面摸排困难对象,做到应保尽保。重点做好“困难家庭临时生活救助”和“慈善救助”的申请及发放工作,在社会救助方面严格按照政策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切实保障民生需求。加大力度,整合社会资源,链接社会慈善团体,为辖区困难人群募集爱心款、爱心物资。落实文保工作责任,完成辖内陈桂琛故居等13处未定级文物建筑的电气线路整改,切实消除文物消防安全隐患。
(四)提升社会治理本领,推进辖区平稳发展。常态运转、高效落实领导挂钩包干社区机制、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运行机制、逐级巡查检查和问题通报机制、联合执法整治机制等,以制度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以三年行动为主线,以十大提升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压紧压实责任职责,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加快中山路综合应急救援站建成并标准化运行,严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扎实开展综治平安“三率”提升工作,加强自查自纠力度和频率,规范工作流程,形成首访、记录、整改、回访的工作闭环,进一步提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及信访联席会的作用发挥,切实提高群众对群众安全感率、扫黑除恶好评率以及执法工作满意率。
(五)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凝聚干事创业合力。持续推进“强腰”工程和作风建设,健全社区考核评价体系,重新修订完善《社区工作者年度考核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明星书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江圳工作室”“元雄工作室”培育一批群众工作多面手,辐射带动各社区均衡发展。试点实施“雁阵工程”,发挥头雁效应,采用“1+1带1”即“1名副职+1名委员带1名新网格员”的方式网格育雁,激发雁群活力。全面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多措并举推动街居上下学懂弄通、吃透用活《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等工作指引,针对民生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实操流程。开展“夯基行动”,街道每周抽查社区基础工作、近邻思民入户、基础信息掌握情况及居民满意度,每月通报督办,形成闭环,全面提升工作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