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3月健康预报
时间:2023-03-02 16:53
   三月,正逢春光明媚,气温逐渐攀升,宜出门踏青,但同时也是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近期多地也出现了校园传染病疫情,需要引起重视。基于我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数据,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经专家会商评估,3月应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在此,思明疾控提醒各位市民,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饮食卫生,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增加自身抵抗力,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疾病

  发病风险等级

  暴发风险等级

  预防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高

  中

  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高

  中

  勤洗手、生熟食物分开、食物煮熟煮透、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流行性感冒

  中

  中

  接种疫苗、勤通风、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流行优势株仍为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型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发病后症状以发热、咽痛咽干、咳嗽为主要表现,病程末期至康复期间多伴有乏力、鼻塞流涕、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目前全国已平稳度过第一轮感染高峰,已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免疫,疫情形势总体平稳趋势向好,处于低流行水平,偶有局部零星散发。但新冠病毒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仍是疾病监测的重点,特别是尚未感染的人员仍存在感染可能,公众还需保持谨慎,做好基本的防护措施。

  【感染应对策略】

  (一)健康监测:公众主动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不适症状,症状轻微可居家休息,症状持续加重或难以缓解应及时就医。

  (二)对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目前治疗措施仍为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个人防护要点】

  (一)日常防护: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传播,已感染与尚未感染的人群仍需坚持个人防护措施,在公共场合建议戴口罩,平常勤洗手、注意房间通风,同时合理作息,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不掉以轻心。

  (二)疫苗接种: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手段,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特别60岁以上的老人、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人员是重点人群,普遍易感,应尽早完成新冠疫苗的接种。同时18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在完成全程接种后以序贯接种的方式尽早完成加强免疫,更好地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需注意,按照目前国家相关规定,感染新冠病毒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6个月内无需接种疫苗,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同时新冠疫苗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是引起病毒性急性胃肠炎散发和暴发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每年9月到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的高发季节。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烧、恶心、腹泻、呕吐等,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诺如病毒的传播主要分为食源性传播和接触传播,比如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

  【感染应对策略】

  (一)健康监测:公众主动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休息,症状轻微可自行居家,如症状持续加重或难以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对症治疗: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为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疫苗,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主要通过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以及休息、饮食调理即可,大约一周即可自愈。

  【预防要点】

  (一)个人健康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卫生管理、勤洗手,注意饮食、饮水安全,进食前食物应彻底煮熟煮透,尽量不吃半生的食物或者饮用生水,避免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和物品。

  (二)从业者健康管理:食物加工者在病毒食源性传播中起到最核心的作用,除了接触传播外,在加工过程中易污染食品导致食源性暴发。因此需要加强对从业者的健康管理,定期检测,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部卫生,一旦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调离岗位,避免污染食物。

  (三)环境清洁消毒:勤开窗通风,做好日常性消毒工作,落实饮水设备、公共区域的消毒安全管理。

  (四)污染物处理:对诺如病毒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尽量戴塑胶手套和口罩,清除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污染的食物应丢弃,纺织品(包括衣服、毛巾、桌布和餐巾等)沾染呕吐物或粪便时,应迅速消毒后再进行清洗。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及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在人群密集且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一般起病急,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大多为轻症,病程通常为4~7天。

  【感染应对策略】

  (一)健康监测:公众应主动进行自我健康监测,一旦有不适症状及时休息,密切关注流感样症状的发生发展,症状持续加重或难以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对症治疗:流感患者大多数为轻症病例,可自行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饮食上摄入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物,多饮水,高热者可适当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应注意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

  【预防要点】

  (一)个人健康管理: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避免用脏手接触鼻子眼睛等部位。正确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与他人保持距离。适当运动锻炼,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增强自身抵抗力。

  (二)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勤开窗通风。人员密集场所如学校等应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的登记,做好教室等场所的通风与清洁。

  (三)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最有效的措施,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的风险或者减轻流感样症状。

  【校园疾病防控指南】

  新学期开学以来,各项线下教学工作已逐渐有序开展,但在春季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作为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大大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近期多地也出现了校园传染病疫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保护学生健康。

  (一)健康监测: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管理和体温监测,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勤查因,对出现相关可疑症状的人员进行登记和报告,落实病例隔离等工作。加强校园常态化疫情监测预警力度,如果症状相似的病例持续增多,学校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属地疾控机构报告。

  (二)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应通过健康课程、主题月、家校信息平台等进一步加强校园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及家长的防病知识与意识,学校可建议有条件学生自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接种疫苗。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师生养成做好个人卫生、吃熟食、饭前便后洗手、喝开水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封闭的公共场所,必须要去时最好戴口罩,注意气温变化,做好防寒保暖。

  (三)增强防疫能力:若出现聚集性病例增多,建议停止大型集会,加强教室及校内公共场所的通风消毒。高校可根据在校师生人数和防疫需要,科学确定防疫药品与器材的数量,为校内人员提供临时健康监测、临时隔离区域和相关对症治疗。中小学校需加强卫生室的建设,配备相关必要医疗药品,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出现疑似症状的师生提供临时留观的场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重要
通知

  • i厦门微信

  • 闽政通APP

  • 思明快报微信

  • 厦门思明微博

  • 网上办事微信